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关于做好政协阜新市十二届一次会议大会发言落实工作的督查通知》(4号)答复

日期: 2018-05-18 浏览量:401 来源:阜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责任编辑:伊浩 文字大小:

民建阜新市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收悉,按照《关于做好政协阜新市十二届一次会议大会发言落实工作的督查通知》(阜政督〔2018〕3号)要求,市工信委高度重视,积极研究,市发改委、市国土局、市科技局、市经合局、市金融局等配合协办部门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协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以“大项目突破年”为抓手,着力在抓招商增投入上实现新突破

(一)全力以赴招大引强

为进一步加大我市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阜新市经济合作局制定了《阜新市2018年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方案》。在2018年全市招商大会上,常务副市长郝建军又对2018年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针对李广森委员在建议中提出的“要全力以赴招大引强”相关内容,2018年,阜新市经济合作局将开展以下具体工作:

1、明确招商目标,创新招商方式。各县区要结合自身产业重点和本地优势资源,明确招商的主攻方向。要瞄准有扩张意向、有集聚效应的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引进具有战略意义的投资合作伙伴,承接上市公司的扩张投资。吸引和推动大型央企、省企、民企在阜设立地区总部以及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制造中心和生产加工基地。创新招商方式,坚持招大引强与产业配套相结合、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产业招商与以商招商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商会、协会搭建的招商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招商活动。

2、围绕重点产业和企业,深入开展精准招商。围绕我市液压及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煤化工、皮革、氟化工等重点产业,按照“两头延伸”的原则,大力引进关联度高、企业协作性高、产品附加值高的项目。围绕重点产业园区建设,以大唐煤制天然气、页岩气勘探开发、富国皮革产业项目建设为牵动,积极打造产业集聚园,形成规模效应。突出企业的招商主体作用,鼓励企业以商招商。鼓励企业拿出优势产品优势品牌对外合作,强强联合,做大做强,借船出海,借力发展。以现有重点企业为基础,加强富国皮革、徐工集团、鲁花集团等投资项目建设,支持企业追加投资、技改扩能、做大存量、引进优质增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3、聚焦产业重塑、优势再创,抓好重点地区招商。深入研究我市有特色、有历史传统、有优势的重点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发达地区资本投资动向,注重对各类招商资源的挖掘和积累,主动与各行业龙头企业、商会、协会建立联系,多渠道推介、对接、洽谈项目。加大重点区域招商力度。紧抓高铁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国内招商突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进一步扩大阜新与盐城对口合作,按照“大项目带动、配套企业跟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外资方面立足境内招境外,以广东作为主要平台招引港资,以江苏为主要窗口招引台资,以北京、上海为首选阵地招引世界500强企业。借助阜新辽蒙欧交通重大节点城市地位,以中东欧“16+1”经贸合作区为纽带,以产业互补为突破口,寻求阜新中东欧经济合作突破口。

4、瞄准重点区域,承接产业转移广泛开展合作。积极融入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以北京、天津、河北为重点招商区域,主动承接北京通州、大兴、顺义和河北雄安新区产业转移,不断扩展招商合作领域。巩固对长三角地区招商成果,特别是全面落实与江苏省对口合作部署,主动与江苏盐城开展全方位合作,重点在液压及装备制造、氟化工、环保装备、新能源产业、农机制造业等重点产业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努力承接更多的产业转移项目。充分利用即将开通的高铁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加强与沈阳地区产业对接合作。利用沈阳帮扶阜新契机,加强与沈阳市各相关部门的对接,争取项目,积极为沈阳骨干企业和核心技术项目提供配套。积极与沈北新区、浑南新区、沈阳自贸区等地和中德产业园区开展对接合作,提升我市工业发展水平,引领产业转型优化升级。

5、加强招商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整体素质。加强招商队伍培训,提升招商人员整体素质。围绕全市招商引资目标任务,把招商引资干部培训教育与招商工作需求相结合,做好招商干部培训教育工作。按照招商发展形势的需要和干部知识结构现状,举办招商引资素质提升培训班,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参观考察、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培养一批作风过硬、勇于攻坚、懂经济、懂政策、善交往、讲诚信的招商引资专业人才。进一步增强招商干部整体素质。在招商一线培养锻炼干部,面向全市各园区和产业基地选调一批具有专业素养的人员充实到招商队伍。

(二)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1、建立项目调度制度,加快项目实施进程。组织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00项。加强对各县区、各行业、各重点项目的日常调度,把项目责任落实到人。按照‘月调度、季例会、半年一总结’的工作制度,加强对项目的跟踪服务。纳入省重点工业项目库的项目,通过市、县(区)、企业三级项目调度推进体系,进行全过程跟踪服务,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积极帮助企业落实项目核准和备案、土地审批、环评审批、融资贷款等各项建设条件,加快项目实施进程,确保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稳定增长。

2、加强调研和协调服务工作力度,帮助项目解决实际问题。一是实施领导包保项目措施,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的包保措施。力争全年有更多的大项目开工建设,更好地发挥工业投资效益。二是带着问题深入项目一线进行调研,能够帮助协调解决的要立即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也要逐级反映,全力帮助协调解决。促进续建项目尽快复工,新建项目尽快开工,力争一批项目在年内竣工投产。

3、以盘活我市闲置工业厂房为手段,促进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按照制定出台的《关于阜新市盘活闲置厂房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招商引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充分利用省、市、县区各种工作平台,多措并举、千方百计、全力推进我市闲置厂房盘活工作。

(三)切实破解瓶颈制约

1、土地调控保障方面。一是科学编制全市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对年度内各项用地数量的具体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实行指令性管理,由国家和省层层下达给我市。当前,我市2018年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已经编制上报,本次计划指标的编制充分与各县区政府和相关部门沟通,掌握项目用地实际情况,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原则,结合2017年省下达我市年度计划指标和指标执行情况,初步测算上报了2018年新增建设用地需求,优先安排社会民生建设用地,保障国家、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的用地需求。二是强化措施,盘活存量用地。依据我市区城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规划,我局将加大对闲置、低效土地清理力度,在全面摸清全市闲置、低效用地利用现状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盘活闲置、低效用地,引导低效用地再开发。三是完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提高土地利用率。需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出让年度计划和城市规划,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的手段,对城区低效用地,通过征用、收购、转制和到期回收的方式,从分散的土地使用者手中把土地集中起来,进行前期开发后,按照规划,有计划地将其投入市场再行出让,提高土地利用率。四是实行工业用地灵活供应方式,确保重点工业项目落地。通过实行差别化供地政策,按照工业企业生命周期,采取先租后让、分阶段出让、长期租赁、弹性年期等方式供地,满足企业用地需求,降低工业企业用地成本,障保重点工业项目落地。

2、在扩大融资方面。一是强化与省国家开发银行、省农信联社等域外金融机构的合作,借助市政府与其签订合作备忘录良好契机,争取这些机构对我市重点项目、乡村振兴等方面给予支持。二是突出项目对接。进一步组织多形式、多层次的银企洽谈活动,每季度召开一次针对重点园区、重点项目(企业)的银企对接活动。三是确保融资供需双方信息对称,充分发挥好县区金融办的工作职能,完善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需求精准项目库建设,将融资供需双方信息相互发布。四是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强工作主动性,加强与上级行的汇报沟通,争取政策和资金向我市倾斜。五是优化信贷结构。督促银行机构灵活运用国家信贷政策,调整资金投入方向,不断加强对重点行业和企业的信贷支持,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效益。六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尽快上市。今年,我们将会同各县区金融办,重新筛选上市后备资源,加强重点县区和企业上市宣传和培训,邀请相关中介机构,采取集中或者个别走访等方式,为企业免费提供上市咨询、融资、培训等资本市场融资服务。争取阜新银行年底前在香港联交所上市,金凯化工等企业启动股份制改造相关手续。

二、以“创新创业”为引领,着力在产业过规模提质量上实现新突破

(一)开展“一树一创”

一是突出抓好40户重点企业。定期调度煤、电、油、气(汽)、水等生产要素价格,全面加强生产要素协调保障力度,科学合理调配资源,推进要素配置向40户重点企业倾斜,通过工业经济运行调度会、深入企业走访调研等方式及时解决企业生产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支持企业加快发展,打造一批销售收入10亿元乃至百亿元企业。二是帮助园区抓好工业招商。结合国家和省产业转移变化,协助各园区对产业规划进行调整完善,突出特色、明晰定位,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江苏对口合作、沈阜互动发展等平台,千方百计吸引央企民企苏企,承接产业转移,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推进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强化服务功能,为入驻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阜新市工业八大门类产业发展政策》、《阜新市工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下一步还要围绕振兴东北“一带五基地”建设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一是打造辽宁省先进装备制造和重大技术装备的配套基地。推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从低端向中高端升级转化,重点抓好万达铸业高铁联系忱梁、导弹铝合金壳体,德尔公司并购德国卡酷斯为沈阳宝马配套等项目建设。二是打造农产品加工基地。推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区的建设力度,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打造现代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三是建设好新型原材料基地。重点以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为主攻方向,发展新型墙材企业和新型墙材工程,全面推进煤矸石与粉煤灰综合利用,打造新型建材基地;以现有企业高钛渣生产能力为基础,采用大型成套冶炼设备,对原有钛渣电炉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打造金属材料基地;以高品质含氟中间体为基础,以发展高端氟聚合物,氟碳化学品,含氟涂料、含氟医药农药等含氟精细化工为重点,打造氟化工产业基地。四是建设能源基地。稳定火电,重点发展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抽水蓄能电站、页岩气等新能源产业,将我市打造成新型能源基地。

三、以抓扶优扶强为切入,着力在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通过增量调结构。二是通过存量调结构。技术改造是调结构的一个重要途径。技术改造是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现有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等进行改造提升,淘汰落后产能,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投资活动,是实现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推进节能减排、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是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节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全力抓好工业技术改造项目,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全年计划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改造项目30项。推进阜新伊利绿色生产及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中褚钛业年产二氧化钛22万吨、铁粉5万吨技术改造项目、鲁花公司浓香花生油扩建项目等一批在建项目早日复工建设,力争年内竣工投产。推进正远食品10万吨速冻食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富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活和工业污水固废综合处理循环经济项目、德尔汽车部件年新增100万台汽车自动变速箱油泵项目等一批新开工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四、以政府引导为方向,着力为企业转型升级做好服务保障

    (一)做好产业发展规划   

制定出台了《阜新市工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下一步还要细化每个产业规划。推进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强化服务功能,为入驻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继续探索 “管委会+公司”的园区开发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进建立“权责利”相一致的园区管委会,做好对园区建设的考核评价,完善奖惩机制,探索率先从园区招商人员入手,打破身份界限,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探索建立以工业小镇为主的县域经济。深入贯彻落实新一轮东北振兴和突破辽西北、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等系列政策措施,探索谋划在有条件的乡镇建立工业小镇、工业小区,逐步培育为工业园区,壮大园区经济和县域经济规模。

(二)有效利用各类资金

一是做好重点工业项目申报工作,大力争取国家和省政策和资金支持。对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以国家工信部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导向计划项目、工业强基、技术改造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省产业创业引导资金等政策为重点,做好项目储备,分批推进,积极帮助企业落实好项目申报的必要条件,最大程度地争取我市项目获得国家和省政策和资金支持。二是市发改委根据目前国家发改委中央预算内资金对企业支持情况,我市将重点围绕新兴产业园区、创新链整合、重大项目前期费三个专项,帮助企业完善项目条件,按时上报项目,争取国家补助资金。

(三)强化企业服务

一是为企业打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为加速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面提升我市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实力,市政府将出台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二是降低企业成本。继续抓好企业减负工作,进一步强化涉企收费管理、动态管理收费和基金目录清单、涉企收费监督检查力度。深化电力市场改革。全力推进电力市场化进程,组织电力直购电交易用户做好2018年直购电交易工作。三是关心企业家成长,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积极搭建政府和企业间沟通交流平台,继续开展企业家培训工程,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


阜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18年5月10日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