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2-04-14 浏览量:715 来源:阜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责任编辑:伊浩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张文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清河门矿山工业遗存保护开发利用的建议》已收悉,市工信局对此高度重视,局党组一致认为,您的建议为推动我市清河门矿山工业遗存保护开发利用提供了实践指引和努力方向,为此积极落实提案建议,现对您所提出的建议答复如下: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的见证,是工业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阜新市一百余年的煤炭开采史,是中国近现代煤炭工业的标本和活化石,见证了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历程,也为新中国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历史地位与作用在新中国煤炭开采史上举足轻重。通过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将清河门矿、海州露天矿等丰富的工业历史遗存赋予新的功能,将激发更多改革机遇、创造更多发展选择、增强更大城市凝聚力,对阜新市在新时期开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阜新市工业遗存保护和利用现状
(一)我市工业遗存基本情况
自2017年以来,国家工信部已连续五年开展国家工业遗产认定工作,阜新市煤炭工业遗产群入选2020年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是我市工业遗产项目首次入选国家工业遗产。阜新市煤炭工业遗产群由新邱煤田遗址、海州矿坑及“四大宝贝”、阜新万人坑遗址、平安煤矿职工俱乐部四个核心物项组成。
此外,我们初步统计上来的1980年之前建成的还有:阜矿集团五龙煤矿、原阜新发电厂、阜矿集团运输部、阜矿集团清河门矿、西山水塔、辽宁春成工贸(集团)有限公司遗存、阜新蒙药有限责任公司遗址、辽宁三沟酒业有限责任公司遗址等。其中,值得关注的是一部分具有时代特征的物项,比如蒸汽机车、各类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生产的机床以及日本昭和时期的变压器等等。调查上来的物项中主要以阜矿集团物项居多,其余物项仍在统计之中。
(二)我市工业遗存保护与利用情况
近年来,我们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先后实施海州露天矿治理等百里矿区地质环境一、二、三期治理工程及中国阜新百年国际赛道城一期项目的PPP模式,百年矿区由黑变绿、推动了阜新高质量发展,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文化和产业效益。
——新邱煤田遗址,根据新邱矿独特的地形地貌,依托原有的盘旋而下、坑洼不平的作业路,将新邱矿东露天四个废弃矿坑修缮成跨界拉力、飘移、摩托车越野等赛道。目前矿坑完整程度良好,成功举办中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中国汽车飘移锦标赛、中国汽车短道拉力锦标赛等多场赛事和辽宁·阜新草莓音乐节。同时,打造百年赛道城群众性国防教育基地,该基地以开展研学、党建和拓展训练为主,特别是为退役军人再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海州矿坑及“四大宝贝”。累计治理海州矿坑面积超2平方公里、矿坑周边建成面积超13万平方米,种植各类树木达4.5万株的4处生态广场。同时,掌握工业遗产档案资料,对资源编号登记,并配套专门的保护措施。将园区展陈的生产时期使用的单斗挖掘机(99号电镐)、上游(SY)型蒸汽机车、3D型推土犁、ZG•150-1500型电机车进行刷漆保护,实现了现场环境和设备面貌焕然一新。
——阜新万人坑遗址。目前,已经修建为“死难矿工”纪念馆,并成为4A级景区。进一步加强4A级景区建设,制作更换包括全景图、导览图、无障碍通道、垃圾分类等各类标识,加强各类设施的维修维护,加强遗骨保护力度,配合南博专家对部分遗骨进行检测,保证遗骨安全。
——平安煤矿职工俱乐部。2004年,投资近30万元,将剧场内木质硬板座椅改为沙发座椅,现保护状况良好,电影院处于封闭状态,有专人看守。
二、我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模式探索
工业遗存的保护利用过程,是对我市工业文化的再挖掘,是对工业遗产的再利用,是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再探索。工业遗存的保护和利用,在着眼于宣传普及工业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宣传、展示工人、群众为了工业发展所作出的伟大贡献,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借鉴其他地市的一些成功经验,我市对工业遗产保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是以早期关闭矿井为原型建立了海州露天矿矿山公园、“死难矿工”纪念馆,既保护了城市矿业遗迹资源,又兼具保护、研究与旅游价值;二是进行沉陷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建设了新邱百年赛道小镇,将其打造为群众性国防教育基地;三是积极推动相关单位申报,阜新煤炭工业遗产群成功进入工信部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虽然我市工业遗存保护利用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起步晚,到目前还没有实行大范围、大规模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行动;二是认识程度不高,对工业遗产工作重视不够,工业遗存物项单位保护积极性、主动性不够;三是工业遗存认定标准不明确,目前,我省尚未出台单独的省级工业遗产认定标准,导致工业遗存认定不明确;四是经费匮乏,没有安排专门的保护预算经费,已致使大量工业遗存资源面临损坏却又无法保护的尴尬状态。因此进一步加强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亟待加强。
三、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推进措施
工业遗产如何通过保护再利用延续生命、焕发新生机,如何更好地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发展,结合您的三点建议,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推动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
一是成立市工业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进行工业遗产规划编制。已征询辽宁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阜矿集团等单位的意见,遴选出一批涵盖文博、历史、艺术、工业等诸多方面的专家。现初步计划成立由11家单位的14名专家组成的阜新市工业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协助开展工业遗产认定及条例编制等工作。
二是对全市工业遗产物项开展摸底调查。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成立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从相关单位及县区抽调工作人员,组成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全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要对我市包括清河门矿在内的工业遗产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对工业遗产的遗址状况、始建年代、核心物项等情况进行统计,深入开展调研,摸清底数。
三是着手开展市级工业遗产评审及认定工作。结合全市工业遗产摸排情况,计划制定市级工业遗产评审及认定标准,开展市级工业遗产评审及认定工作。同时,借助工业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政策研究、评审认定等工作中的咨询作用,形成市级工业遗产名单,建立阜新市工业遗产名录库。
四是提炼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内涵。深入学习了解工业遗产的历史、拓宽思维模式,探索发展新思路,创新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新模式。在突出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嫁接社会资本进入保护领域,深挖工业遗产的内涵特质,形成文化保护与文化创意、旅游、商业开发等多种模式发展,举办群众参与性活动、设计相关旅游产品、展示图片影像等方式,推进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探索加强工业遗存保护利用的有效模式,挖掘工业遗产文化、经济价值。
五是推进重点保护展示。切实加强重点工业遗产本体保护和周边环境治理,实施一批具有带动性的工程项目,消除工业遗产安全隐患。依托价值突出、内涵丰厚的重点工业遗产,特别是重点培育申报国家级工业遗产的工业遗产,开展工业遗产价值阐释展示,弘扬工业遗产当代价值。
六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结合我市的实际,研究设立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专项资金,在摸底排查、物项评审、举办活动等方面给予保障。通过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工业遗产各项工作及活动顺利开展,将我市工业遗存保护利用工作落到实处。举办工业遗产主题研讨会和工业文物交流展等活动,拓展工业遗产的价值普及和传播渠道,弘扬新时代中国特色工业文化。打造一批具有带动性和影响力的工业遗产文化产品和品牌,提升城市品质,彰显城市特色。
七是推进清河门矿山工业遗存保护开发利用工作。2月17,市人大常委会曾对全市工业遗产保护及利用情况进行专题调研,专程赴清河门矿进行专题调研,对矿区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下一步市工信局将积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在保护好清河门矿现有工业遗存保护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协调发改、住建等部门做好推动清河门矿工业遗存的开发利用项目向上争取工作,争取更多资金支持;协助市自然资源局、清河门区政府和阜矿集团等部门,指导治理修复责任主体做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加强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的关心支持,恳请您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关心支持我市加强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对本复函如有疑问及不满意请联系我们。
阜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2年4月14日
主办单位:阜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版权所有: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阜新市海州区中华路46-3银通华府B5号楼 邮编:123000 Email:jxw313@126.com
辽公网安备 21091102000094号
辽ICP备2021001035号 网站标识码:2109000035
建议使用1440*768分辨率 IE9.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网站监督举报热线:0418-2826107 网站举报邮箱:jxw31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