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关于加强对我市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建议》(44号)答复

日期: 2023-05-09 浏览量:433 来源:阜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责任编辑:伊浩 文字大小:

王志忠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对我市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建议》收悉,十分感谢您对我市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支持,并提出了具有指导性的宝贵建议,市工信局对此高度重视,立即将办理任务逐级落实,现对您提出的提案答复如下: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的见证,是工业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阜新市一百余年的煤炭开采史,是中国近现代煤炭工业的标本和活化石,见证了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历程,也为新中国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历史地位与作用在新中国煤炭开采史上举足轻重。通过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将清河门矿、海州露天矿等丰富的工业历史遗存赋予新的功能,将激发更多改革机遇、创造更多发展选择、增强更大城市凝聚力,对阜新市在新时期开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阜新市工业遗存保护和利用现状

  (一)我市工业遗存基本情况

  自2017年以来,国家工信部已连续五年开展国家工业遗产认定工作,阜新市煤炭工业遗产群入选2020年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是我市工业遗产项目首次入选国家工业遗产。阜新市煤炭工业遗产群由新邱煤田遗址、海州矿坑及“四大宝贝”、阜新万人坑遗址、平安煤矿职工俱乐部四个核心物项组成。

  此外,我们初步统计上来的1980年之前建成的还有:阜矿集团五龙煤矿、原阜新发电厂、阜矿集团运输部、阜矿集团清河门矿、西山水塔、辽宁春成工贸(集团)有限公司遗存、阜新蒙药有限责任公司遗址、辽宁三沟酒业有限责任公司遗址等。其中,值得关注的是一部分具有时代特征的物项,比如蒸汽机车、各类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生产的机床以及日本昭和时期的变压器等等。调查上来的物项中主要以阜矿集团物项居多,其余物项仍在统计之中。

  (二)我市工业遗存保护与利用情况

  近年来,我们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先后实施海州露天矿治理等百里矿区地质环境一、二、三期治理工程及中国阜新百年国际赛道城一期项目的PPP模式,百年矿区由黑变绿、推动了阜新高质量发展,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文化和产业效益。

  ——新邱煤田遗址,根据新邱矿独特的地形地貌,依托原有的盘旋而下、坑洼不平的作业路,将新邱矿东露天四个废弃矿坑修缮成跨界拉力、飘移、摩托车越野等赛道。目前矿坑完整程度良好,成功举办中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中国汽车飘移锦标赛、中国汽车短道拉力锦标赛等多场赛事和辽宁·阜新草莓音乐节。同时,打造百年赛道城群众性国防教育基地,该基地以开展研学、党建和拓展训练为主,特别是为退役军人再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海州矿坑及“四大宝贝”。累计治理海州矿坑面积超2平方公里、矿坑周边建成面积超13万平方米,种植各类树木达4.5万株的4处生态广场。同时,掌握工业遗产档案资料,对资源编号登记,并配套专门的保护措施。将园区展陈的生产时期使用的单斗挖掘机(99号电镐)、上游(SY)型蒸汽机车、3D型推土犁、ZG•150-1500型电机车进行刷漆保护,实现了现场环境和设备面貌焕然一新。

  ——阜新万人坑遗址。目前,已经修建为“死难矿工”纪念馆,并成为4A级景区。进一步加强4A级景区建设,制作更换包括全景图、导览图、无障碍通道、垃圾分类等各类标识,加强各类设施的维修维护,加强遗骨保护力度,配合南博专家对部分遗骨进行检测,保证遗骨安全。

  ——平安煤矿职工俱乐部。2004年,投资近30万元,将剧场内木质硬板座椅改为沙发座椅,现保护状况良好,电影院处于封闭状态,有专人看守。

  二、我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情况

  工业遗存的保护利用过程,是对我市工业文化的再挖掘,是对工业遗产的再利用,是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再探索。为了更好地对我市现有工业遗产形成保护,进一步开发利用,我们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成功获评国家工业遗产称号。积极组织由新邱煤田遗址、海州矿坑及“四大宝贝”、阜新万人坑遗址、平安煤矿职工俱乐部四个核心物项组成的阜新市煤炭工业遗产群参加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申报工作,在省工信厅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通过多方努力,实地走访研究,最终阜新市煤炭工业遗产群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

  二是成立工业遗产工作领导小组。为建立阜新市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体系,形成工业遗产保护长效机制,加大工作力度,经市政府研究,于2022年7月成立了阜新市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由市直各相关部门组成工作专班,建立行之有效的统筹协调机制,完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体系。

  三是编制印发我市法制保护条例。为更好地实现我市工业遗产的综合利用力度,按照市委、市政府及市人大关于推进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立法要求和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度立法计划部署会议要求,采取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联合起草、共同论证”的立法工作模式,市工信局联合市司法局、市文旅局,起草了《阜新市工业遗产保护条例(草案)》。经市人大、省人大审批通过后,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四是申请工业遗产年度专项经费。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业遗产普查,物项鉴定,考察学习等相关工作,按照《阜新市工业遗产保护条例》中,第五条的“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相关要求,建立工业遗产专项资金使用制度,并根据市财政年度专项资金计划,向市财政申请拨付工业遗产年度专项资金经费。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1.做好工业遗产普查工作。加强对我市1980年之前工业遗存、工业博物馆、工业旅游项目等工业文化资源进行摸底调查工作,对工业遗产的遗址状况、始建年代、核心物项等情况进行统计,做到底数清、物项明,做好工业遗产储备库工作。

  2.持续推进国家、省级工业遗产申报。以工业遗产摸底调查为契机,全面梳理我市工业遗产物项,为开展国家级、省级工业遗产申报工作做好准备。按照开展国家、省级工业遗产申报等各项工作要求,积极组织符合申报认定条件的相关单位参加申报。

  3.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加大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宣传力度,定期组织研讨、宣传、推介等相关活动,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成果进校园、进社区,充分运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多种传播途径,加大工业文化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共识,传承城市记忆,打造城市名片,提升城市品位,营造发展氛围,弘扬工业精神,传播当代工业价值观。

 

 

 

阜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5月9日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