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出炉8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日期: 2022-11-23 浏览量:285 来源:阜新日报 责任编辑:伊浩 文字大小:

今年前三季度,我市经济保持恢复发展态势,生产需求持续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内生动力逐步增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市8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排名均进入全省前五名,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9%,高于全省1.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增速位于全省第一位,高质量发展态势进一步巩固。

亮点多 数据实 经济发展势头更足

看经济发展,不仅要看好不好,更要看稳不稳。“稳中向好”,靠的是扎实的经济发展基本盘——

农业生产形势总体向好。种植业战胜洪涝灾害,粮食产量有望再获丰收;畜牧业拉动作用明显,实施肉牛提质增量、粮改饲政策,生猪市场行情回暖,加之落地农业项目释放产能等多方因素的刺激下,持续保持“双位数”增长,产值增长15.6%。

工业经济稳步回升。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较上半年提高1.3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呈现恢复增长态势,高于全省3.5个百分点,增速位于全省第五。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加快。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7%,较上半年提高1.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4.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增速位于全省第四。

居民收入水平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3%,位于全省第五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9%,位于全省第三位。

此外,在前三季度,我市消费市场加快恢复,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2%,高于全省5.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5个百分点,增速位于全省第二;外贸外资较快增长,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长11.5%,高于全省8.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增速全省位于第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质量提高,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6%,较上半年提高5.6个百分点,与全省持平,增速位于全省第五。

一组组客观的数字见证着克难攻坚、加油奋进的力量。这份成色十足的成绩单,展现出阜新经济发展稳的根基、好的预期、质的提升,彰显出我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韧性与活力。

精准发力 攻坚克难 稳的趋势更加明显

年初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上下坚持底线思维,沉着应对、精准发力、攻坚克难,克服了疫情影响,有效应对洪涝灾害,集中处置风险隐患,把稳增长放在突出位置,见事早、行动快、措施实,全市经济顶住压力,持续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

我市坚决落实国家和省系列政策,落细增值税留抵退税、减税降费等,全市新增退税减税降费9.84亿元;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2.53亿元。扩大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实施范围,为“虎跃公交”、阜新百年国际赛道城等26家企业项目缓缴养老、失业等保险共计1103.31万元。发挥失业保险稳岗作用,为3690家企业减征失业保险费2026.5万元。

今年,我市持续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数字阜新”建设。出台21条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累计发放扶持资金1080万元;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个;“万达铸业”入选国家单项冠军产品,实现“零”的突破;“德尔股份”纳入省头部企业名单;“华洲重工”“辽宁联通管业”获评省级绿色工厂称号;44个产品入选省工业创新产品目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正式上线,已接入企业28户;“伊利乳业”“泰山石膏”等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减少操作工人比率31%,人均产值提高1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年,我市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培育计划,全市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4家,增长52.3%;“达得利化工”“孚隆宝医药”2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总数达到6户);23项科技成果本地转化,认定成交额7.03亿元,增长24.4%;“德尔”本地采购额占比30%以上,“力达铸造”全年生产的67%铸件产品均供货于“力劲机械”“众辉生物”“氟托化工”等一批本土企业,在上下游产品供应上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年初以来,我市不断优化“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放管服”改革向基层延伸,122项便民服务事项“就近办”,累计办结量5.33万件;推出478项“免申即享”惠企政策,依托辽事通APP开发建设的“免申即享”专区正式上线,463项税费优惠政策线上宣传;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推送涉企信息2.6万条,涉及市场主体1.5万户。

与此同时,我市建设“一圈一区”,积极创建“双示范市”,全面启动“八大攻坚战”,一批事关阜新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事项、重大工程获得上级政策、资金支持,成功获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市,百里矿区项目列入国家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阜蒙县成功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彰武县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2022年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

不仅如此,我市还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13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加快推进,50万千瓦光伏治沙完成立项,240万千瓦风电加快优选。前三季度,我市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349.88万千瓦,增长3.3%,占全省容量的19%;新能源发电量53.67亿度,占全省新能源发电量的20%;蓝天、碧水、青山、净土工程取得积极成效,全市优良天数比例90.8%,同比改善5.5个百分点,改善幅度位于全省第一;PM2.5浓度为27.3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4.4%;6项主要大气污染物全部达标,未出现中度及以上污染天气。

综合来看,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加快落实,我市四季度经济整体恢复将好于三季度。预计全年粮食生产实现抗灾夺丰收,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能够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增幅将持续提升。

    目前,我市正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全力贯彻落实中央稳就业、稳投资、稳预期等要求,以打好打赢“八大攻坚战”为抓手,突出重点,补齐短板,积极推动各领域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提速提质提效。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